MSP-1S離子濺射儀在半導體樣品制備與檢測上的運用方案
痛點解決:
半導體材料(如SiO?、Si?N?介質層)導電性差,SEM觀察時易產生電荷積累導致圖像畸變。
MSP-1S方案:
濺射5-10nm金鈀(Au-Pd)或鉑(Pt)薄膜,消除充電效應,分辨率可達納米級(如清晰顯示<10nm的FinFET柵極結構)。
案例:DRAM電容缺陷檢測中,鍍膜后能清晰識別介質層微裂紋(未鍍膜時因充電無法分辨)。
典型應用場景:
金屬互連故障:通過Pt鍍層增強對比度,定位Cu互連線電遷移空洞(如圖1)。
界面缺陷:顯示焊點IMC(金屬間化合物)層斷裂(Au鍍膜減少電子束穿透偽影)。
數據價值:
某晶圓廠采用MSP-1S后,失效分析周期縮短40%(從樣品制備到定位缺陷時間)。
技術邏輯:
貴金屬薄膜可調控襯底表面能,改變半導體材料外延生長模式。
實驗設計舉例:
在藍寶石襯底上濺射2nm Pt薄膜,使GaN外延層從三維島狀生長轉為二維層狀生長,缺陷密度降低30%。
流程整合:
使用MSP-1S制備不同厚度(1-20nm)的Au標樣 → SEM灰度校準 → 建立厚度-圖像灰度數據庫。
產線應用:
某3D NAND產線通過該方案實現介質層厚度在線監測,工藝波動范圍從±15%壓縮至±5%。
半導體需求 | MSP-1S對應特性 | 優勢體現 |
---|---|---|
納米級形貌保真 | 磁控濺射+35mm短距鍍膜 | 膜厚均勻性±1nm(@5nm膜厚) |
敏感結構保護 | 浮動樣品臺+≤10mA可調電流 | 30nm MOSFET柵極無離子損傷 |
高通量處理 | 全自動循環(3分鐘/樣品) | 支持8英寸碎片批處理(需定制載具) |
常規檢測:Au-Pd(性價比高,適合90%導電需求)
高分辨率需求:Pt(更細晶粒,適合<5nm節點觀察)
特殊界面研究:Ag(表面增強拉曼散射輔助分析)
挑戰:無法實現高深寬比結構(如TSV)的均勻鍍膜。
替代方案:建議結合離子束切割(FIB)進行截面局部鍍膜。
該設備通過快速(<5分鐘制備)、無損、標準化的鍍膜能力,成為半導體研發/制造中不可少的"SEM前處理伙伴",尤其適合8英寸以下晶圓碎片和分立器件的分析場景。